近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全面完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改造,正式启动生态流量泄放。这是我国首宗完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改造的百万千瓦级引水式水电站,成功打造重大水电工程生态治理典型示范。 根据水利部关于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目标确定与保障工作部署,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取水许可审批为抓手,大力推进解决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生态流量保障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珠江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核定,强调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分管委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成果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工作推进过程中及时向水资源管理司等司局汇报沟通。二是明确总体原则。按照水利部有关部署要求,拟定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生态流量确定的3个原则:确保减脱水河段实现全线贯通、全年有水;满足下游河段主要生态保护对象基本用水需求;满足下游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和最小下泄流量目标要求。三是充分研究论证。天生桥二级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及其主管单位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响应,迅速组织开展生态流量保障相关工作,委托技术单位开展生态流量目标及保障措施研究,详细调查坝下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与保护要求,综合采用水文学法、生境模拟法等多种方法计算分析,并开展不同生态流量泄放试验,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坝址处生态流量目标。四是科学确定目标。珠江委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对论证成果进行审查,水资源管理司,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和生态环境厅分管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科学核定坝址处生态流量目标,明确泄放设施最大下泄能力设计要求。五是推进泄放设施建设。为确保大坝安全,工程管理单位委托大坝原设计单位开展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改造的研究与设计,经论证比选和方案优化,确定采用“坝身生态泄放管方案”,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增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2024年11月4日改造项目开工,2025年4月28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5月20日正式启动生态流量泄放。 通过生态泄放管,电站每年将给下游泄放不低于5.3亿立方米的水量,不仅有效解决电站坝下河段减脱水问题,实现减脱水河段全线贯通全年有水,还为下游河段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家园,守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的水源与基因交流通道,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条件。 珠江委以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为切入点,逐步健全流域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核定、监测、评估的动态管理机制。下一步,珠江委将按照水利部关于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工作部署要求,持续做好生态流量管理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组织开展坝下减脱水河段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系统修复效果调查评估,推动持续做好河段生境修复。二是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为典型示范,加快推进解决黄泥河鲁布革水电站生态流量保障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珠江委已核定印发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泄放设施正在建设中。三是按照逐河湖、逐断面、逐工程确定生态流量目标的要求,全面开展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工作,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