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联合水利部松辽委、吉林省水利厅、辽宁省水利厅在通辽市开鲁县苏家堡村启动西辽河流域生态复苏专项普法活动,并签署《西辽河流域水法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生效友,水利部松辽委副主任廉茂庆,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马历,辽宁省水利厅副厅长马兆龙,通辽市副市长吕国华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随后带队开展集中巡河护河活动。 生效友在致辞中说,西辽河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之一,是流域人民的母亲河。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坚决落实水利部决策部署和李国英部长指示要求,扎实推动母亲河复苏行动,自2020年起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2024年实现干流149公里连续有水,今年调水水头已推进至168公里,生态复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锚定目标,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与松辽委和吉林、辽宁省通力协作,综合施策、同向发力,力争早日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全力推动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廉茂庆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受降雨减少和农业生产过度等因素影响,西辽河出现严重生态问题,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断流的河流,引起国家高度关注和水利部高度重视。开展专项普法活动,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水利部决策部署、推动西辽河生态复苏的具体行动。松辽委将与三省区进一步强化省际协作,通过统一宣传、联合执法等方式,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共破难题、开创新局,逐步形成共抓共管共保护的强大合力,全力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推动西辽河流域生态复苏。 马历在致辞中说,西辽河是润泽蒙吉辽三省的生态命脉,更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关键一环。要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水法、防洪法普法宣传,对水事违法行为敢于亮红牌、出重拳,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配合,用协作立法、联合执法、联动普法筑牢"共护安澜"的民心堤坝,以实际行动保障西辽河生态复苏。 马兆龙在致辞中说,辽河干流横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西辽河是辽河最大支流,保护治理好西辽河辽宁是最直接受益者。辽宁省将积极推动碍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和特定活动管理,会同内蒙古、吉林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大联合监管执法力度,合力推进西辽河流域水法治建设。 吕国华在致辞中说,通辽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资源型缺水地区,西辽河流域生态复苏对通辽意义重大。通辽市将结合开展“清槽行动”,以最大力度推进河道清淤疏浚、河槽禁种,全力配合做好调水各项工作,强化监管和执法,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推动早日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和流域生态复苏。 启动仪式后,重点围绕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别是河道禁种高秆作物、禁建阻水设施等规定开展了现场普法宣传,布置政策解读和案例剖析的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水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答,法律顾问为群众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松辽委、三省区水利厅、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通辽市水务局、开鲁县水务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小学生等3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集中巡河和普法活动。 此次普法活动旨在落实水利部力争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工作方案,推进西辽河保护治理,促进河流生态复苏。活动持续至4月末结束,期间松辽委和三省区水利部门将采取“法律六进”、以“进乡村”为主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大家自觉遵守涉水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保护西辽河的良好氛围。
|